初入职场的员工可能会做出下面的行为:
踏入新的工作环境时,害怕重新认识新朋友;
和同事对话时,总是想躲开对方的眼神,害怕与其对视;
参加聚会时,总是一个人埋头吃饭,几乎不和别人说话;
整个上班的过程,就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埋头工作。
u=1405284035,4254445702&fm=15&gp=0
(图片来源:百度)

  你是否出现过上述的行为?如果有的话,说明你可能已经有职场社交恐惧了。
  职场社交恐惧是职场员工常见的心理问题,其对员工的工作、情绪等方面影响较大,毕竟进入职场,谁也离不开社交。
  社交恐惧症(social phobia , SP)又称为社交焦虑症, 是一种过分的境遇性害怕, 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具有持久的强烈恐惧和回避行为,其核心症状是个体在公开表演场合和社交场合下担心被人审视, 害怕自己会出丑和行为窘迫。
  社交恐惧与害羞是完全不同的:1.内向、害羞是一个人的人格特点,并无好坏之分;2.有社交恐惧的人可能会是一个害羞的人,但是一个含羞的人并不一定会出现社交恐惧。
  社交恐惧与自卑也是有区别的,一个人或多或少会有自卑的地方,但并不一定会出现社交恐惧,而有社交恐惧则是极度自卑的结果。简单来说,社恐的人一定自卑,但自卑的人不一定是社恐。
  当自己在职场中出现社交恐惧时,一定不能回避,也不能过分地去对抗,要学会与社恐和平相处。

timg
(图片来源:百度)

1.改变自己的认知
  认知疗法认为,认知过程在事件与情感和行为间起到中介作用,认知结构不同的人会对同一件事产生各异的情感与行为。由于社交恐惧往往与不良的心理相联系,而不良心理的产生往往是由不良的认知造成的,所以要克服社交恐惧, 关键在于正确评价认识自己,增强自信,树立起成功交往的信心。
  我们要弄清楚自己恐惧的究竟是什么,为什么出现了恐惧现象?大部分有社交恐惧的人都非常在意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表现。比如员工在进行工作汇报时,很希望自己的表现能让领导、同事们满意,因此他们会做大量、详细的前期准备,很担心自己的表现会让他人失望,被他人嘲笑,但是实际表现时仍然缺乏信心,大脑突然一片空白,深呼吸也没了作用,汇报表现便偏离了预期。为什么这种认知会是歪曲的呢?一是个体高估了他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;二是个体对他人负面的社交线索更为敏感,在汇报过程中,他人不经意的一次哈欠,就会使得社恐者感到极为紧张,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好。这种错误的认知会使得个体不能很好地将注意力集中于交流本身,而是过分地关注于他人的评价,这将会引发个体更大的恐惧感。
  而社交恐惧中更为深层的原因便是个体不能接纳自己,比如追求完美主义的个体,很容易去否定自己的价值。而我们学会去接纳自己,学会培养自信的最简单方法就是找到自己优点,找到自己在职场中的优势,并将其不断放大,使其成为自己的独特魅力。

u=1606640722,2119419329&fm=26&gp=0
(图片来源:百度)

2.进行社交锻炼,提高社交能力
  暴露疗法是治疗社交恐惧症极为有效的方法,即让个体想象或者直接进入到其恐惧的情景之中,以矫正个体对于恐怖刺激的错误认知,并消除由此带来的习惯性的恐惧反应。可以先从身边的人(家人、朋友)做起,在训练过程中要体会自己的感受,把握自己社交过程中最舒服的转状态,并不断提高自信心,要勇于实践、乐于实践。充满自信的交往,才能使自己身体和精神都放松,从而使自己在社交过程中坦然自如、沉着冷静,而这种状态会让我们对自身的表情和举止有更好的控制。除了社交训练,勇敢地投入到真实的社交场景中更为重要,试着去和同事进行有效的沟通,试着在聚会的时候提出一个话题,第一次的尝试是改变的开始,而有了一次成功的交往经验,会极大的消除个体的社交恐惧感,提高其社交过程中的自信心。
  除了社交过程中的自信心和社交经验,交往技巧的缺乏也是个体需要积极解决的问题。因此,个体在克服社交恐惧时,要认真学习各种社交技巧,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。如在交流过程中要面带笑容,微笑不仅能够缩短你和对方的社交距离,同时也能帮助自己建立社交信心;在社交过程中,眼神交流也是极为重要的,及时的眼神交流可以让对方觉得你很真诚,让对方感受到你很尊重他,这样对方也会卸下心防,使得整个交流轻松自在,进而减轻自己的恐惧感。
3.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
 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,一般来讲,依靠个人的力量很难顺利解决,因而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,借助于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帮助。而且在大多数的情况,社恐者往往知道该如何去做,但就是做不到。
  社交恐惧并不是天生具有的,也不是个性使然,或许只是缺少正确的方法,当出现社交恐惧时,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,并不断寻求积极的改变,别让社交恐惧成为阻碍职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绊脚石。

u=2660608552,2288932405&fm=26&gp=0
(图片来源:百度)

参考文献:
韩惠民, 王文林, 吴艳敏, 陈云辉, & 周馨竹. (2010). 社交恐惧症的研究进展. 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, 31(013), 2121-2122.
李新影. (2018). 大学生如何克服"社交恐惧症". 人民论坛, 000(036), 109.
吴守良. (2005). 大学生社交恐惧的成因分析及对策. 浙江工商大学学报(02), 91-96.

 
作者:李明洋(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硕士

点赞(454)
立即
投稿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